全國新增耕地4200多萬畝
從國土資源部獲悉,近年來,國土資源系統(tǒng)每年籌集資金近1000億元,開展農村土地整治,全國新增耕地4200多萬畝,為我國糧食連年增產和保障糧食安全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“十二五”期間將新建4億畝旱澇保收的高標準基本農田,補充耕地2400萬畝,加強500個高標準基本農田整治重點縣建設,改造提高116個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(qū),助力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。
我國著名農業(yè)工程專家、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懋華說,由于老化失修和功能退化,我國田間排灌設施陳舊、溝渠道路配套性差的現象較為普遍,農業(yè)生產“靠天吃飯”局面未發(fā)生根本扭轉,“整治后的農田基本能做到旱能灌、澇能排,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和耕地綜合產能顯著提高,為實現糧食‘八連增’提供了重要保障。”
近年來,國土資源系統(tǒng)每年籌集資金近1000億元,反哺農村,開展農村土地整治,全國新增耕地4200多萬畝,荒灘、荒地、廢礦坑等相繼變良田。同時,通過平整土地、歸并零散地塊、建設農田水利設施、田間路網和生態(tài)防護林體系,建成高產穩(wěn)產基本農田2億多畝,土地的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。僅“十一五”時期就新(修)建排灌溝渠670多萬公里,建成田間道路590多萬公里。據測算,經過整治的耕地農業(yè)生產成本平均降低5%—15%,土地產量比過去增加10%至20%,全國提高糧食產能160多億斤。
盡管國家加大了土地整治力度,取得了不小的成績,但最新公布的全國農用地分等結果顯示,全國耕地優(yōu)、高等地仍僅占耕地總面積的33%,平均等別僅處于中等水平,旱地比例超過了一半,水田僅為26%。
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表示,“十二五”期間將新建5000處萬畝連片的高標準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(qū),整治后基本農田平均提高1個等級,糧食畝產增加100公斤以上,復墾損毀土地2600萬畝。同時,創(chuàng)新土地整治實施模式,充分發(fā)揮農村集體和農民的主體作用,通過以補代投,以補促建,讓農民“用國家的錢,整自己的地”,提高農民建設和保護高標準基本農田的積極性。